国际社会曾先后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认为北京残奥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举办北京奥运会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同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在这成功的背后,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水立方、鸟巢等场馆设施也为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其中,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设计及建立,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条件,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在人们欣赏公园本身匠心营造的同时,不得不感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交融荟萃,龙形水系的磅礴洒脱,满园生态绿色的布局……
回望2002年,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国际招标过程中(当时有90多家国际一流设计公司参与了投标),一家美国公司中标,但谁也没想到他们的核心设计师是旅美华人胡洁先生。胡洁的人生因奥运出现重大转变,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他毅然辞去了报酬丰厚的美国SASAKI公司的高级设计师职务,回到阔别15年的祖国,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继续参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深化规划设计,实践着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它占地面积680公顷,是10个北海公园的大小。当你经过北五环时,路旁高大乔木和五彩灌木绵延数公里,犹如置身于一片宜人清新的绿洲中。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感受了场馆区的现代设计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巨大视觉冲击之后,再往北走,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长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只见一泓碧水横卧面前,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北面的仰山,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山上松枝苍劲、巨石巍峨、溪水潺潺,俯首又可以在人造的大玻璃缸“沉水廊道”中与群鱼共乐。总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我们既能找到使人仰慕的震撼,同时又能寻见精神优游的惬意。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设计师胡洁规划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突显“一峰则泰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胡洁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世界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为遵循“绿色奥运”理念,胡洁将森林公园设计成北京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全园种植450公顷绿地,林木覆盖率达到67%,超额完成北京申奥时的承诺(40%~50%)。全园共种植树木53万余株,年产氧5208吨,吸收二氧化碳32吨,年树木滞尘4731吨,是名副其实的“北京绿肺”。同时,在公园的细节设计上还体现人类文明对动物的关爱:公园里建有中国第一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和中国第一座雨燕塔。奥运过后,这座北京最大的公共公园慢慢的变成了市民的森林和休憩天堂,也是奥运会为北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正如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颁奖典礼上评委所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园林显著成就之一。它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人们因奥林匹克公园而认识了胡洁,但胡洁却不只代表奥林匹克公园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07年,铁岭凡河新城项目,胡洁受邀担任核心区景观规划主设计师,不久他的又一件杰作诞生了。
据介绍,铁岭凡河新城,是东北第一座水城,是我国第一个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胡洁在设计中充分的利用当地现有自然基础条件中的山水资源――“宛转前行在新城中的凡河、作为候鸟迁徙地中间站的莲花湖湿地、东部凡河发源地的山区”――因势利导形成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构图。具体做法是:将凡河河水通过人工挖掘的渠道引入到北面的莲花湖湿地,作为湿地的补给水源,在凡河、天水河和东侧的高速公路两侧建绿化隔离带,在这两水一路的绿带的南侧交点处挖湖,命名为“如意湖”,在北部莲花湖周围利用南部挖湖的土方围湖堆山,命名为凤冠山,这样就形成了“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的新城绿地格局。如此一来,人工山水就起到了对自然山水的补充作用,展示了一幅“龙首凤冠,两湖一轴正礼乐”的充满中国山水情调的新城格局,达到了胡洁一直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境界。
铁岭凡河新城中的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又为胡洁赢得了一系列殊荣,该项目荣获了2009年第七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奖的地域改造景观设计类的二等奖和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城市规划类三等奖。铁岭凡河新城核心区景观设计荣获2008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测考察设计一等奖。
在这以后,胡洁还主持设计了河北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景观设计。这座被誉为从废墟中生长出的城市在治理之前,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城市生活和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污水任意排放,能够说是一个大的垃圾场。
如今再走入南湖,一片片树林绿意盎然,起伏的山丘绿草如茵,波光粼粼的湖面游船荡漾,气派的广场时尚现代……怎么也不会让人想起这里曾是垃圾成山、污水遍地、私搭乱建的采煤沉降区。当地的人们都称胡洁是使这里化腐朽为神奇的风景园林设计师。
胡洁在规划设计中,将场地内的自然生态、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以保留、恢复、重建原有景观要素――山体、水系、湿地为主,遵循中国传统园林“道法自然”的设计原则,有意识地对原有构景要素加以改造和再创造,从而打造出一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和谐生态新城。胡洁的杰作还有很多,如青海省坎布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鄂尔多斯东胜区森林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福州大学新校区景观方案设计……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胡洁匠心独具、天人合一的智慧灵光。
胡洁规划设计的奥林匹克公园、铁岭凡河新城、唐山南湖生态城,都是在城市尺度下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手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建设中进行的实践,都充足表现了“因地制宜”、“道法自然”的传统思想。“我们在实践中以人居环境为核心,将原来各行其是的建筑、规划、景观三个行业进行整合,打破了目前行业分割的现状,在城市尺度上实现了建筑、规划、景观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在实践中充分尊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胡洁说。
奥林匹克公园用“通往自然的轴线”作为主题,将严整庄严的中轴线消融在一片中国山水园林中,是新时代儒家“礼制”思想和道家“自然”观念的完美结合;铁岭整个新城的格局都是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指导下产生的,并且,在设计中还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大胆的创新,使得民间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风采;在一片废弃地上涅?重生的唐山南湖凤凰新城向世人展示的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鲜明地方特色的完美融合。
吴良镛先生曾说:“在历史上中国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并非就建筑论建筑,而是结建筑、城市规划、地景为一体,一起发展,这一具有东方特色的整体设计思想,能够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光辉篇章,颇值得继承和发展。”胡洁的设计理念就是打破了规划、建筑、园林三者的行业界限,体现了东方整体设计的思想。“山水城市”就是在城市尺度下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将整个城市建成一个大型园林。在21世纪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中国城市建设实践中还存在简单粗暴、急功近利、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等现象,使得城市历史肌理消失、城市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千城一面”的现象不断重演。中国的城市建设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自身的特色,需要重拾那些在当今世界仍有价值、有生命力的东方传统,积极寻求“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而“山水城市”正是迎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城市化挑战的理想人居选择,是21世纪中国特色城市之道。
对“山水城市”概念,胡洁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园林是按构架山水、模拟仙境、移天缩地和诗情画意等原则来营造的,“叠山理水”艺术是传统园林艺术中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山水与人的品格紧密相连,好的山水让人赏心悦目,也能陶冶性情。中国人在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体现了与大自然相融相生的美好愿望。中国造园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强调了“一峰则泰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胡洁说,中国古代在城市的选址与规划上对山水的重视也很突出,大多城市的选址首先也是考虑城市跟山水的关系。《管子》里面有一句话:“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这里讲的就是城市跟山水间的关系。中国许多有名的城市都依山水而建,或将山水也包括在内。例如秦都咸阳,它将周围整体的自然山川形胜纳入整个城市的总体设计之中,是“覆盖三百余里”的超大规模的与自然山水结合的宫殿建筑群。古都北京、杭州等都是具有理想山水格局的大环境设计思想的典范。
胡洁深入理解了“山水城市”的理念,他把“山水城市”之道总结为:第一,尊重现有自然条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第二,尊重历史和地域性特色;第三,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第四,为人民大众服务;第五,充足表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
胡洁认为,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模式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处理好“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其精髓在于因地制宜、道法自然。胡洁认为,“山水城市”诠释了中国人的山水情结,是21世纪中国特色的城市之道。我国未来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借鉴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我们期待胡洁和他的中外专家规划设计团队在“山水城市”风景园林之路上走得更远,打造出更精彩作品!
1992年10月,钱学森收到《奔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城市科学纵横谈》一书后,在给编者、建筑学家顾孟潮的回信中,再次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中国要建山水城市的迫切愿望。他说:“现在我看到,北京兴起的一座座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去到房间则外望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
胡洁设计的作品,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代表,都秉承了中国传统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到处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城市”理念。可以说,他是一个“山水城市”理念的大力推崇者和践行者。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可回溯到1958年3月1日,当时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一文。
钱老晚年时刻关注着中国城市的建设,他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的思想,他把中国未来的城市描绘为“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要让城市有足够森林绿地、足够的江河湖面、足够的自然生态;要让城市富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宜居环境”。
1984年11月21日,钱学森先生写信给《新建筑》编辑部,提出构建“园林城市”的问题。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在给吴良镛的信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
中华大地上有众多的名山大川,城市和自然山水的结合大概无处不在:从早期对具体自然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的“山水崇拜”到后来抽象、拟人化的“山水审美”;在选择聚居地时讲究依山傍水、山水形胜,通过游山观水,又得到心灵上被净化的精神满足。“山水诗”描写自然山川之美,同时又托物言志,抒发作者的情感;“山水画”对自然山川之景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炼,达到神似的境界,并以此满足创作者的林泉之志;“山水园”令人“不下堂筵”便可以“坐穷泉壑”,它不仅是城市中的自然山林,更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栖息的家园;“山水城市”同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一样,它从人居环境的角度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山水情结。
我们尊重前人的思想并且勇于探索,在城市建设中,把自然、人、城市三者构筑成一个大空间体系,就如同太极图阴阳鱼的两半是相互和谐共荣的一样,由此形成了我们理解的“山水城市”思想。(图1)
吴良镛院士总结了“山――水――城”三者相互起作用的关系,提出了“山-水-城”三者和谐发展的模式:即“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水而灵”。(图2)
▲2002年8月9日,Sasaki公司荣获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国际招标一等奖。在Sasaki公司,主设计师胡洁与项目经理人大卫・麦金台尔在向记者介绍奥林匹克公园获奖方案(波士顿《水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整体部署,其中一章专门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特别强调要“深入推动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