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作为世界上最具有战斗力的舰艇,其不仅能极大地提升拥有国家的整体海军实力,还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最高工业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巨变,一艘在建航母“瓦良格“号的命运一片灰暗,有人问马卡洛夫:我们能不能将航母造完?马卡洛夫回答道:我需要六百个相关专业、八千家家配套厂家,总之我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正如马卡洛夫所说,航母的建造是一项非常考验国家工业实力的任务。而对于航母而言,能不能获得建造所需要的高强度特种钢决定了该航母最终的命运。
事实上,世界上曾经拥有航母的国家很多,但真正能造出来航母所需的高强度特种钢的国家曾经却只有美法日俄四国。因此,诸如印度等国为了造航母便不得不高价从别国购买特种钢。在中国改进“瓦良格”航母时,由于其它四国对特种钢材的限制出口,中国不得不自力更生。当时,由于”瓦良格“航母已经数十年无人看管,导致其航母已经锈迹斑斑,中国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用于航母的数百吨”对称球扁钢“的需求问题。此前因为中国数大钢铁集团没有生产该钢材的经验,这项生产任务最后只能交给实力比较强的鞍钢集团。
面对这项任务,鞍钢集团内部展开了多次讨论。最终结论认为,对这种强度远高于民用特种钢,用于航母舰身的加强筋和龙骨修复的钢材,并且形状不一般的钢材,一定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最初,工人们的轧钢效率非常低,普遍花费十多个小时只能轧成几根符合规定标准的球扁钢,而这样的效率无疑大大推迟了整个航母的建造计划。为了不给整个航母建造工作拖后腿,鞍钢成立了以时任鞍钢集团水面研究室主任周丹为领头的专业团队,用来解决生产该项钢材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最终,在周丹团队日以继夜的三个月工作下,鞍钢集团生产球扁钢的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随后,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周丹团队便提前完成了三至五年的工作量。最终,鞍钢集团提前向大连造船厂交付了两百多吨的航母修复钢材,为中国首艘航母的建造贡献了重要力量,而鞍钢集团以及周丹的团队也获得了重要奖项。
时间来到了2013年,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提上了日程,随后短短几年时间中国便完成了该航母的建造工作。但鲜有人知的是,在“瓦良格”号改造完成后,鞍钢便接到了生产国产用于纲目甲板的高强度特种钢的任务。事实上,不同于修复航母所用的钢材,作为在航母表面的一部分,甲板钢在抗腐蚀、防盐水方面的性能是必须得具备的。因为如果甲板钢在这方面的性能不过关,那么航母抗打击能力将会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甲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承载舰载机的起降压力以及发动机尾焰高温,所以屈服强度也就成为了甲板钢的重要指标。甲板钢的屈服强度最低标准就是500MPA。而在这方面最优异的就是俄罗斯甲板钢,其屈服强度达到了1000MPa左右,其余美国等国的强度也普遍都在700MPa以上。面对如此艰难的任务,鞍钢集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坚。
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建造纲目甲板钢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实际上,一艘航母的建造,三分之一的工作是进行钢板的焊接。因此,拼焊飞行甲板的钢板面积越大,焊缝数量就越少,还能缩短建造周期,提高甲板整体质量。为提高航母的机动性,增加航速,需要减轻船体重量,降低重心,使船体更加平稳,还要有足够的防弹能力,这就需要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板进行保障。因为要同时满足如此多的苛刻要求,所以航母用甲板钢超过了任何一种军用舰船的钢材品质。
不过最终,经过鞍钢人夜以继日不断的技术克服和攻关,中国鞍钢终于制造出了“世界轧机之王”。这样一个世界最宽的轧机,拥有世界顶级的轧制能力。高达10万吨的下压轧制力,可以轧制宽度5.5米的钢板,轧制长度可达40米以上。是当之无愧的“轧机之王”。此后,利用这世界上最宽的轧机,鞍钢集团将生产的甲板钢的强度达到了690MPa屈服强度。时任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军工产品研究所副所长、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甲板用钢的研发负责人赵刚曾经说“国产航母所用的甲板钢,在国内这是唯一的生产基地,我们目前的生产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
中国航母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钢铁的进化史。而正是因为有周丹团队这样的拼搏者,其汇聚起来的力量才让中国的国防实力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目前,据悉鞍钢集团慢慢的开始了下一代特高强度钢材的研发工作,为未来的下一代国产航母的建造奠定坚实的基础。